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将于5月25-26日在上海大零号湾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区举行。本次大会在上海市科委、市科协和闵行区政府的支持下,由大零号湾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区管理委员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和绿色催化专家智库携手推出。
随着开幕日期的临近,大会组委会披露了更多重量级嘉宾的参会信息。近百位政商学界嘉宾将参加本次大会,其中5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将在3场分论坛及6场专题会议中分享科研成果,探讨前沿课题。
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也以其首屈一指的“院士含量”和“学术浓度”,成为本年度绿色生态领域的一场顶级盛会。
在全球学术界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将专门出版“绿色生态创新大会”专辑!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主编院士和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材料领域评审组长、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苏宝连将担任专辑主编。
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主席团阵容堪称豪华,其中多位主席团成员将亲自领衔主论坛的系列学术活动。
大会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荣誉主任何鸣元将在主论坛带来“绿色碳科学:水的作用”学术报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何鸣元院士致力于绿色化学化工研究,2003年建立了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为解决我国重油裂化、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新标准汽油生产等技术难题作出贡献。
大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也将分享题为“新污染物治理与高水平发展”的学术演讲。江桂斌院士是我国最早从事新污染物研究的专家,开辟了新污染物发现与毒理研究若干学术方向,领导建立了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参加主论坛并分享学术报告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他将带来一场主题为“合成生物学及应用”的演讲。元英进院士主要是做合成生物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建立了酵母基因组混菌标签缺陷定位及双标靶向精准修复方法,曾成功化学合成出五号和十号两条酵母长染色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将在主论坛做“对生物医学研究的展望”主题演讲。蒲慕明院士曾荣获Gruber神经科学奖。
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等十余位院士也将参与主论坛的学术分享。
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聚焦绿色催化、新型微介孔材料合成与转化、石化行业低碳转型等新兴科技领域。为寻求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路径,“绿色碳科学分论坛”汇聚了众多领域内专家。
有“布袋院士”美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将介绍“分子超组装功能介孔材料与未来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赵东元院士曾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被Web of Science列为近十年100名引用率最高的化学家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主任孙立成也将分享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催化水分解—从天然到人工光合作用”。孙立成院士在海外科研机构工作28年后,他于2020年3月全职回国加盟了西湖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徐春明将带来“低碳智慧化工”学术报告。徐春明院士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致力于石油分子管理、储能、氢能相关研究与应用。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苏宝连院士也将参加本场分论坛。苏宝连院士2019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友谊奖,他也参加了2023年第六届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
参与策划并推进了本场分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谢在库,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锁江等十余位院士,也将带来领域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聚焦合成生物学、分子医学、生物制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与突破。“生物医药科学分论坛”将通过深化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生物经济和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元英进院士不仅将在主论坛发表演讲,还担纲了分论坛“合成生物学与合成医药前沿研究”专题会议的策划及现场圆桌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谭蔚泓领衔策划并推进了“分子医学与药物创新研究”专题会议的进程。
参加本场分论坛的有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武桂珍。在新冠感染疫情发生后,她率队一周内取得“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核算检验测试试剂研发、病毒分离培养成功”三大贡献,主持研发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武桂珍研究员曾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国内排名第1。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朱为宏也将在本场分论坛中进行学术分享。朱为宏院士在光敏化学产品稳定性强化、过程强化、高端化应用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讲席教授、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创始主任曾安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校长应汉杰等十余位院士也将参与生物医药科学分论坛。
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聚焦环境分析与污染机制研究、绿色溶剂与放射环境科学研究等重点科技领域,邀请了众多顶尖专家参与“生态环境科学分论坛”,推动形成对生态环境演变及污染成因的全面科学认知,并为科学决策、精准治理提供可信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参考。
江桂斌院士为分论坛的策划和推进做了大量工作。他在主论坛发表演讲之后,还将在本场分论坛分享“新污染物研究:从基础到国家战略 ”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全球地表水环境中新污染物的复合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余刚院士在排放源和环境污染特征、控制原理与技术、国家控制战略与国际履约支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曾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蔡宗苇的演讲主题为“环境新污染物的质谱分析与毒理研究”。蔡宗苇院士目前主要是做污染物相关的人体健康、疾病的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质谱成像研究,已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750多篇SCI论文。
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建民也将参加本场分论坛,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气溶胶科学、对流层多相化学与环境健康。
出席分论坛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佟振合,佟振合院士2023年荣获了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
此外,参加本场分论坛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樊春海。樊春海院士担任了十余份国际知名杂志编委,自2014年起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在分论坛中带来前沿成果分享的还有参与策划和推进本场分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进才,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等多位院士。
世界顶级科学家协会(WLA,中文简称“顶科协”)是全球顶级规模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科学家组织之一,汇聚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世界顶级科学家。
WLA现有约 200 位科学家会员,涉及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科学突破奖、菲尔兹奖、顶科协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盖尔德纳国际奖、京都奖、世界粮食奖、埃尼奖、阿贝尔奖等多个顶尖科学奖项,覆盖全球 25个国家、80 余所顶尖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WLA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宗旨,致力践行“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 三大使命,积极促进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中国及世界各国开展科学交流与合作。
绿色催化专家智库是由56位两院院士(外籍院士)和80多位长江学者及杰青组成的非营利性民间专业智库,何鸣元院士担任理事长。自2015年在兰州注册成立以来,立足西部资源禀赋、环境和工业基础,针对绿色碳科学、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和热点问题,组织院士专家开展调研交流和协同创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助力过程制造业绿色变革,推动西部资源的高值利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智库在甘肃、青海、陕西、上海、江苏和深圳等地举办“兰州自主创新论坛”和“麦积山论坛”等系列高端年会、院士行和专题研讨会60多场,搭建了科学家与产业界对接交流的开放式平台,推动多学科在产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出版“绿色化学过程制造”等行业蓝皮书,促成“盐湖提锂工艺技术”“流动化学工艺”“重组蛋白药物”等多项高技术成果转化实施,为我国绿色催化、清洁能源、合成生物、中医药和盐湖资源等科学技术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受青海和陕西政府委托,为青海锂产业、陕西煤化工等提供了规划咨询与技术支撑,是地方政府发展高科技产业倚重、信赖的智囊机构,已成为在国际国内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高端专业智库。
“大零号湾”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区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市科委、市教委、闵行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资委、上海科创办等7部门,上海交大、华东师大、航天八院、地产集团、电气集团、华谊集团、仪电集团等协同推进、多方联动,在环交大、华师大、紫竹高新区周边区域建设的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区。
“大零号湾”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区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市科委、市教委、闵行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资委、上海科创办等7部门,上海交大、华东师大、航天八院、地产集团、电气集团、华谊集团、仪电集团等协同推进、多方联动,在环交大、华师大、紫竹高新区周边区域建设的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区。
2023年2月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沪科合〔2023〕3号),明确要将“大零号湾”打造为上海科学技术创新“核爆点”。
“大零号湾”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单位”、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区”,并入选科技部、教育部“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名单,上海市(大零号湾)未来产业先导区、上海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具有完整创业服务平台和成长培育生态体系的科创集聚区。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4000余家,一大批创新中心和成果项目相继落地,开放式科创街区初具规模。
“大零号湾”力争到2035年形成与黄浦江沿线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前滩等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显著提升,“硬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高科技企业加速集聚,新兴起的产业规模持续增长。